中国若现房贷断供潮会怎样?日本“失落三十年”已是前车之鉴身边有朋友最近总半夜睡不着:每月8000多的房贷要还30年,白天怕被裁员,晚上琢磨“万一真没了收入,房贷断供了咋办?”不光是他,这两年经济波动里,不少背着房贷的人都有过类似焦虑——要是真有一天,很多人都还不上房贷股票配资门户在线阅读,形成“断供潮”,咱们的生活、经济会变成啥样?其实不用瞎猜,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,就经历过一场惨烈的“断供潮”,直接拖出了“失落三十年”,至今还没完全缓过来。今天咱们就扒一扒日本当年的“血泪教训”,再聊聊中国为啥不会重走老路,以及咱们早做了哪些准备。
先看日本:断供潮不是“小事”,是拖垮经济的“多米诺骨牌”很多人只知道日本“失落三十年”,却不知道这一切的起点,就和“房贷断供”紧紧绑在一起。上世纪80年代,日本房地产泡沫吹得特别大:东京一套房能买下美国一套别墅,房企疯狂拿地,银行拼命放贷,甚至“零首付”就能买房——普通人觉得“买房稳赚不赔”,哪怕月薪只够还利息,也敢借钱上车。结果1990年泡沫破裂,房价“断崖式”下跌,东京房价3年跌了50%,很多人的房子瞬间变成“负资产”(房子市值比欠的房贷还少),断供潮就这么来了。这一断,整个经济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:首先倒的是银行,日本银行数据显示,1995年银行业坏账率飙升到8%,相当于每100块贷款里,8块钱收不回来,多家银行倒闭;接着是企业,房地产相关企业先破产,连带钢铁、建材行业跟着亏,1990-2000年日本倒闭企业数翻了3倍;最后苦的是普通人,失业人数从1990年的130万涨到2001年的350万,断供的人不仅丢了房子,还背上一辈子还不清的债,不少家庭甚至被逼到破产。更可怕的是,这一影响就是三十年——直到2024年,日本GDP增速还在1%左右徘徊,年轻人“躺平”“不买房”,很大程度就是被当年的断供潮吓怕了。别慌!中国和日本不一样,有三个“缓冲垫”看到日本的教训,有人可能会慌:“咱们会不会也这样?”但内行人都清楚,中国和当年的日本,有三个关键不同,这些“缓冲垫”能有效挡住断供潮风险,根本不会重走老路。第一个缓冲垫是“高首付”。当年日本断供潮的关键,是“零首付、高杠杆”——普通人没掏一分钱就买房,房价跌了直接弃房断供。但中国不一样,银保监会规定,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20%(一二线城市更高,比如北京、上海首套35%),二套房最低30%。也就是说,你买100万的房,至少掏20万首付,就算房价跌10%,房子还有90万市值,比欠的80万房贷多,很少有人会主动断供。2024年银保监会数据显示,中国房贷不良率(还不上钱的贷款占比)只有1.12%,远低于日本当年的8%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第二个缓冲垫是“提前控风险”。日本当年是“泡沫破了才补救”,而中国早在2016年就提出“房住不炒”,2020年又出台“三道红线”(限制房企借钱)、“房贷集中度管理”(限制银行房贷规模),相当于提前给房地产“降温”,没让泡沫吹大。比如2021年以来,房企盲目拿地的少了,银行乱放贷的少了,普通人也不敢“赌房价涨”,杠杆率自然降下来了——2024年中国居民房贷杠杆率比2020年降了5个百分点,风险早被控制在可控范围。第三个缓冲垫是“给普通人留退路”。这两年经济波动,确实有部分人还房贷有压力,但国家早有应对:2022年起就推出“房贷延期还本付息”政策,截至2024年底,全国已有200多万户家庭申请了延期,最长能延1年,期间不用还本金,利息也能缓交。简单说,就算暂时没收入,也不用直接断供,有缓冲时间,这和日本当年“断供就丢房”完全不同。中国早有“防波堤”,从三方面堵死断供潮风险其实国家早就把“防断供潮”当成重点,从金融、就业、民生三个方面,建好了“防波堤”,根本不会让风险蔓延。第一,金融端“盯得紧”。银保监会每个月都会监测房贷数据,一旦某个地区断供苗头冒头,就会要求银行“一户一策”解决,比如调整还款计划、延长贷款期限,不让断供变成“潮流”。同时,对银行房贷的审核也更严,比如查收入证明、算还款能力,避免“收入不够也放贷”的情况——2024年新发放房贷里,“收入还贷比”超过50%的(每月还房贷占收入一半以上)只占8%,比2020年降了12个百分点,从源头减少断供可能。第二,就业端“稳得住”。毕竟断供的核心原因是“没收入”,所以国家一直把“保就业”当成重点。2024年全国发放稳岗补贴超过800亿元,帮助企业不裁员、少裁员;对失业人员,不仅有失业金,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,比如教外卖员、网约车司机技能,帮他们快速找到工作。人社部数据显示,2024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%左右,没出现大规模失业,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断供的土壤。第三,民生端“有兜底”。对实在还不上房贷的困难家庭,各地也有配套措施:比如部分城市推出“共有产权房”,允许断供家庭把房子换成共有产权房,减少房贷压力;还有的地方通过“住房保障基金”,给困难家庭提供临时房贷补助。这些措施虽然覆盖范围不大,但能帮最需要的人“渡难关”,避免个别断供变成“群体事件”。说到底,日本的“失落三十年”是一面警钟,提醒咱们“房地产不能瞎炒,房贷不能乱加”,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会走同样的路。从高首付到提前控风险,再到给普通人留退路,咱们早就把“防断供潮”的功夫做在前面了。对咱们普通人来说,不用被“断供潮”的焦虑裹挟,只要踏实工作,合理规划房贷(比如尽量让月供不超过收入的40%),就不用怕——国家早有“安全网”,不会让咱们像日本当年那样,因为房贷断供丢了房子、没了生活。你身边有没有人遇到过房贷压力?最后是怎么解决的?
正中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